職位描述
工作職責:1.負責日常采購(生產用料,輔助材料及新品研發物料等)工作。2.進行新物料的供應商開發。3.負責依據物料需求計劃和物品請購單,參考合格供應商名錄和報價單,制定采購計劃和采購訂單/合同;督促采購訂單/合同正常如期的履行,并跟進欠料。4.負責協助對物料成本、輔料成本進行統計分析,制定成本遞減計劃和目標(包括公司下達的成本遞減目標),并組織實施。5.負責進行ERP系統采購訂單、采購合同信息和數據錄入。6.根據部門要求在微盤中進行資料的錄入存檔。7.負責制定采購訂單跟蹤表,并將物料到料相關信息及時呈報上級。8.負責與供貨商對賬、開票,以及協調供應商付款事宜。9.負責對采購周期超出三周以上的物料,提出備料申請,呈交上級確認處理。10.依據財務要求,每月提報采購付款計劃,呈報上級。11.負責對來料品質異常處理與退補物品以及索賠款項。12.負責根據品質部月度來料檢驗匯總,對廠商進行月度交貨績效評比,制定供應商管理考評報告。任職要求:1.大專或本科以上學歷,物流管理、供應鏈管理等相關專業背景優先。2.5年以上機械、電子制造業供應商開發及采購工作經驗,有電動車行業采購工作經驗優先考慮。3.熟練使用辦公軟件和ERP系統,具備一定的物料控制和庫存管理經驗,熟悉物料管理流程。4.具備較強的采購和談判技巧,能夠有效管理供應商關系。5.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、抗壓能力和應變能力。
企業介紹
電助力自行車上游核心零部件品牌「Okawa」(大川電機,下簡稱“Okawa”)近日完成1.21億元A輪融資,由襄禾資本領投,如日創投、德迅投資、庚辛資本中國、萬物為創投、水木清華校友基金等跟投,庚辛資本中國同時擔任Okawa長期戰略財務顧問。本輪融資主要用于新品研發、品牌市場以及海外售后服務網絡開拓。 Okawa創立于2020年,主營業務是Ebike“三電”系統(電機、電控、電池),期望憑借自研的扭矩傳感器技術,挑戰領域國際巨頭寡頭地位格局,目標成為全球頭部的中置電機品牌。 Okawa創始人杜磊本博均畢業于清華大學,研究方向為汽車混合動力系統機電耦合高頻動力學特性及優化控制,進入Ebike行業的契機也源于其學術背景。杜磊自幼便表現出對機械、汽車的濃厚興趣,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車輛工程系,大學期間曾參與FSAE在內的多項專業賽事活動。 博士期間,杜磊在一次歐洲旅行中接觸到顛覆騎行體驗的Ebike產品,彼時行業初興,歐洲的出貨量僅有數十萬臺,國內在該領域尚處于狀態,而杜磊的博士論文核心創新點“高精度、高頻的扭矩傳感器”恰是行業的技術制高點所在,由此萌生進入Ebike領域創業的想法。 受疫情下公共交通受阻、短途出行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催化,Ebike近幾年在海外迎來爆發式高增長,Aventon、Tenways等頭部品牌頗受資本青睞。2020年,Ebike在美國和歐洲的銷量增幅分別達到145%和52%。 在杜磊看來,Ebike取代傳統自行車是一個不可逆的進程。“就像智能手機取代傳統手機一樣,Ebike的用戶體驗相比自行車是跨代際的”,他告訴36氪,“出行需求長期存在,ebike低門檻(無需駕照、車牌和保險)、低費用(相較汽車)、不堵車、環保,在歐洲各國滲透率不斷提升,歐洲的行業協會、品牌方等對未來10年的發展都有正向的預期”。 據CONEBI、WEF及CIE預測,2025年歐洲Ebike市場滲透率可達50%,銷量有望突破1000萬輛。此外多家機構預測,在未來五年內,Ebike市場總量將保持10%左右的復合年增長率 。將產業鏈拆解來看,Ebike行業的特點可以歸納為“上游集中、下游分散”。參考傳統自行車產業,核心價值點在于以禧瑪諾變速套件為代表的高精零部件,占高端自行車80%以上的份額。推演到Ebike領域,行業的核心技術集中在上游的電機和傳動套件,壁壘也較高。 其中,電機層面,中置電機相比低價、成熟的輪轂電機而言,扭矩大、響應快、更集成,在外觀和性能上都有明顯優勢,是中高端Ebike產品的主流選擇,目前市場集中度高,主力競爭者是博世、禧瑪諾等國際巨頭,國內知名度高的玩家是“八方股份”。 在現有的寡頭競爭格局下,Okawa切入行業的基礎在于其自研技術對現有技術路徑的顛覆。當前,包括行業巨頭和初創電機品牌在內,扭矩傳感器基本依靠外采,而Okawa全棧均為純自研技術,可靠性高且利于售后維修。 同時Okawa在Ebike電機領域引入超高精度應力應變片傳感方案,能實現全鏈路數字信號而非傳統方案的模擬信號傳輸,在高精度直接檢測扭矩變化的同時,保障全生命周期的一致性、穩定性。 從發展歷程來看,扭矩傳感器多年來一直保持了相對傳統的技術路徑,背后原因在于需求場景的長期缺失。杜磊告訴36氪,在Ebike之前,扭矩傳感器從來沒有超大規模化量產的經驗,僅在工業場景、實驗室場景或測試儀器場景下被小批量使用,工作環境較為理想。而應用于Ebike之后,對其魯棒性、精度、壽命、成本以及生產環節的大批量一致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,也因此形成了獨特的技術門檻。 據杜磊介紹,中置電機的判斷主要有三大指標:精確性、響應性及平順性。其中,精確性與扭矩傳感器直接相關,要求傳感器具備高精度,只有得到足夠精確的扭矩傳感信號,檢測出騎行人的意圖,才能夠精準地進行控制反饋,跟隨騎行者的發力變化而實時改變助力大小,形成智能化體驗。 通俗而言,市面上現有的力矩傳感器受限于自身精度,大多存在“死區”,在扭矩變化相對微小時,無法捕捉到信號;只有扭矩發生較大變化時,才能將對應的扭矩變化傳遞到電機,產生電助力。反映到騎行場景中,用戶在起步時往往需要猛踩踏板才能產生電助力,時延感明顯。 目前,Okawa力矩傳感器的精度可達到0.1%,相比業內普遍的3%~5%形成數量級區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