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上市公司進入2018年年報的披露階段,多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(以下簡稱“消金公司”)的業績情況和發展進度也將隨之“見光”。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,截至4月15日,共有12家消費金融公司不同程度地披露了盈利數據,包括招聯消費金融、馬上消費金融、中郵消費金融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2010年原銀監局批準北銀、錦程、中銀與捷信等四家消費金融公司后,2014年12月才再次開閘;興業消金、海爾消金在2014年12月底獲批開業,招聯消金、湖北消金、蘇寧消金、馬上消金、杭銀消金、盛銀消金也在2015年拿到開業批文。至今,第二批獲準開業的消金公司已完成2016―2018年三個完整經營年度。
從業績表現上可見,消金公司從2016年的嘗試建設,到2017年的扭虧,而2018年多數消金公司在放貸規模、營收上則表現為由快轉穩。中郵消費金融總經理余紅永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行業在經歷了‘跑馬圈地’式的快速發展后,進入了重新洗牌的下半場。”
時代周報記者統計已披露的消金公司財務數據,凈利潤增速放緩的現象十分明顯。其中,招聯消費金融在2018年實現凈利潤12.53億元,同比2017年末的11.89億元增長5%,而這一增速2017年末為266.96%;馬上消費金融2018年的凈利潤增速則由2017年末的879.23%下降至38.6%。
對此,招聯消費金融在書面回復中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道:“最主要的是外部經營環境變化帶來的各項成本顯著增加。保持業內相對低的定價,公司的余額規模和放款額相對更高、但營收卻相對更低的根本原因?!?/div>
非頭部消費金融也是如此。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,自2016年2月獲批成立的晉商消金在今年年初,在其股東晉商銀行的招股書中也是首批營收數據。據晉商銀行招股書,按照晉商銀行40%持股比例測算,晉商消金2018年前三季度利潤為1.05億元,增速也由2017年末的451%下降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61.25%。
另外,2018年完成扭虧為盈的持牌消金公司—長銀五八消金,僅表現為小幅盈利,2018年末實現凈利潤0.11億元,2017年末為-0.81億元;幸福消金2018年末凈利潤尚為虧損狀態,不過虧損由2017年末的-0.36億元縮小至2018年末的0.13億元。
“爆發式增長在2018年消失了?!币晃簧鲜谢ソ鸸救耸吭诓稍L中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:“過去一年最明顯的就是監管。在P2P雷潮影響下,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都求穩發展,不擴張、少宣傳,幾乎業務都是按原有渠道自然生長。”
“運營成本和風控成本在不斷提高,企業盈利空間被壓縮?!痹诮尤沃朽]消金總經理一職一年后,余紅永談及過去一年所面對的工作挑戰說道。中郵消金2018年末實現2.03億元,同比2017年末的0.68億元增長近2倍。
“近年來,在監管收緊、基數變化、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持牌機構凈利潤增速有所放緩是合理趨勢??梢钥隙ǖ氖?,在未來,消費金融的發展空間依然廣闊,紅利期仍在,業績增長可期?!庇嗉t永表示。
考驗股東實力
2018年,國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增至26家,廈門金美信消金獲準開業,另還有富銀、冀銀和易生華通等三家消費金融公司均已獲批籌建。在目前開業的23家持牌金融機構中19家為央企、國企或商業銀行控股,占總量9成以上,整個行業以“銀行系”為主。
而在“非銀行系”也有著獨特的股東優勢,如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華融旗下的華融消金、民營電商“巨頭”蘇寧旗下的蘇寧消金、老牌實業體系海爾旗下的海爾消金,以及唯一一家純外資機構—捷信消金。